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2021/12/16

 


每隔一陣子就會面對「真空」,像是電影散場到走出戲院,像是閃電與雷響之間,像是傳了一個帶有問號的訊息到收到答案,像是在電商刷了一個高價品到宅配來之前,像是考試結束的鐘聲,像是走出冷凍庫,像是刀子刺入再拔出,像是喝下湯麵的第一口湯,像是約會見面前的等待,像是Netflix片頭的N,像是弱光下的長快門,像是大雨落下的瞬間,像是頭也不回的道別。

一次又一次的窒息,比低溫還冷的空虛。

2021/12/08

 自從某次一段蠻長時間的毒發之後,後來隨著時間推進,那類的事情就像是本來沒有頭緒的計算題給了tips一樣,才明白「看清」的意思。停止在霧裡打轉,知道問題的癥結,解消無謂的假設。


太多盲點產生在過程之中的選擇、雜訊、方向錯誤等等,實際上如果可以拉遠一點想定需要的結果,或者是說怎麼解決的答案,那麼中間的困擾都可以忽略。

我是誰,我要什麼,行的通嗎?必須科學理智一點去拆解,如果只在難過的愁緒中不斷製造眼淚,最後留下的可能只是一首歌罷了。

「一切都只是過程」,蛋堡粉都會馬上哼出節奏,事實也是如此,問題的開始與問題的結束,兩點一線,中間的距離與終點並無歸因。去達成我們希望的結果,而不是去體驗這段經歷。因而不用去放大「在其中」的感受,感受是詩人的事。

懂得拆解之後,就失去了妄想與期待的能力,儘管導致書寫不出什麼意思,不過可以平穩的去面對自己的心是另一種收穫。可以完全掌握的,只有自己。至於別人,終究只是別人而已,不會有人明白另一個人的棋譜。

正因如此,愛是一件簡單卻又深刻的事情,看似合理的一句話,充滿悖論。人家要的是珍珠,你要的又是什麼呢?

PS.我已經太久沒發廢文,導致忘記我現在發文要用裕貞還是俐溫了🤣

2021/07/10 雜訊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因為很容易得到免費的資訊就無限訂閱一堆粉專,不過這陣子以來,才發現全部都是雜訊,對自己的生活或是腦袋一點幫助也沒有。最近滑臉書Ig的時候就會一直把以前追的但現在已經沒興趣或沒那麼有意義的取消追蹤。

其實我最早就是不再看任何主流媒體的粉專,當我們明知道大部分的資訊都是炒作議題跟設定、或是根本低能標題,何必再有錯失恐慌的心態。大概一兩年前我就已經這麼做了,那時候就覺得XX新聞的東西有夠智障,那不叫新聞,而是三姑六婆。

最近我也把以前會看的一些3C廠商、評測粉專,還有一堆藝人、以前的興趣類的都刪光光了。雖然這樣大部分都剩下付費廣告的推薦XDD但自己會減少暴露在雜訊之中。
除了日常生活物品、人際關係的斷捨離以外,我認為這點很多人應該都會忽略掉。不用擔心那些新聞專頁你沒看會錯過什麼,是看了才會錯過什麼。跟所謂的「注意力價值」是差不多的事情。

2021/05/04

 今晚的心情異常的鬱悶,可能是太熱但還不到可以恣意開冷氣睡覺的程度。最近也都很晚睡,看書看太晚,還好腳沒痛,換成牙齒痛。

早上起來突然想到已經五月了,去年五月的記憶不怎麼友善,連帶將這幾天帶往灰色的邊境。傍晚辦公室剩我一人時,再次提醒我同樣的景物,對著自己放在辦公室的工作桌放空,然後不得不回家的時候回家。
照片是北斗十字路口的樣子,每天都會在這邊等紅燈,遠方一位穿著淡綠色外套漁夫帽在晨走的小姐是每週都會遇到兩三次的陌生人。因為帽子拉得很低,還戴著口罩,就像不唱歌的懷特te?。我也看不出來她是幾歲人,大概是2X到4X的年紀。每個時期我們都會有一兩個印象很深的陌生人,從未曾交談,甚至眼神也沒交會過,但我們會歸類成熟悉的人。早上七點多能在路上走路,可能是工作時間比較晚,或是工作地點在附近,甚至非受雇者,我只猜得到這些可能,再不然就是北斗家商的老師,沒有早八的課的時候就晨走。(純粹亂猜)不過這些都不怎麼重要,僅僅是我通勤路上的其中一項臆想。
這一年來我對於工作的心態產生了質變,包括認識了世界這個大市場,這一塊的確不曾在我過往的成長過程中出現。我常覺得懂得越多,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宇宙運行,事實也是如此,也許只比一般人多懂一點點,也能體認到自我的渺小與無知。
唯一不曾離開我的就是黑洞般的情緒,無盡地吸食能量與生活中偶爾的光亮,不過我個人的質量依舊(逐漸)偏大,所以也因此得以繼續存有。
繼續🦷痛去,哪裏涼快哪裏去。

2021/02/15

生命中很多事情都會帶來悔恨,
而如何與悔恨共存共榮,
甚至跨越過去到達新的境界,
是我認為這個年紀最需要學習的事情。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2021/01/25

週四之後整個運勢急轉直下,各種工作上不好的事一件一件跑來找我。大概就是被別人雞蛋裡挑骨頭或是一些責難、牽拖,還有很多口舌。週四晚上回家途中聽著老歌「安靜」,然後跟著唱一唱就流淚了。


我的2020多麽掙扎與難捱,但是比羽毛還輕,飄了就過,沒有人記得。那些挑剔的言詞與嘴臉不斷在腦海裡重播,我真的不懂事情做那麼爛還好意思怪到我身上,沒有什麼事是比被廢物老人機歪還要不爽的了。

於是週五下午過於憂鬱就跑去鹿港出差了,跟施主任和彩萍和大家說話真的頗紓壓。傍晚帶著滿滿的愛心(飲料和包子)淋著下不大的雨回家。

週末延續著不快,只待在家裡弄弄蘭花跟看企業排球聯賽和排球少年。然後在床上舉著啞鈴,以為微重訓可以解決什麼問題般,但肌肉始終長不贏煩惱。

週一低氣壓的早晨,連續兩天請假十點才上班,一去發現掃地區域滿滿樹葉,因為樹都被鋸掉了。就這樣一個人掃了半小時,看著潘跟陳在抽煙,還有俊呈的放風時間在車棚走來走去。這個世界實在是笑死人的爛。我到底在幹嘛。

只不過回到辦公室,還是沈入工作的狀態,員額、新進、退休、緩召,還有我自己的忘刷單....我們總是體諒別人的業務繁重而不忍要求太多,但是別人都覺得我們很閒、然後他們要我們提供什麼資料都是理所當然,伸手就要拿,沒有就亂罵一通,根本沒有禮貌可言。
我沒有要求別人要敬重我們,但一點基本的尊重總可以了吧。

社會看似平靜,但腦殘言論不曾停息。
台灣人以為自己在安全的環境之中,久了每個都是公衛專家。靠著一些時運有了一些股票、幾間房,就變成投資大師。要求別人的時候特別嚴格,面對自己的缺點卻視而不見。

太多諸如此類的壞情緒籠罩著我,除了跟自己單位的同事講講話而外,下了班安安靜靜待著。自從學會與孤獨共處之後,就再也沒有朋友了。從不曾害怕死亡,如果也是個安靜的彼岸,我願意早點前往。

2021/01/04

每年耶誕節到新年這幾天對我來說是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也是一年的結束跟另一年的開始。彷彿昨日種種可割可棄,踏入新的一個階段,重新歸零再起爐灶。


沈澱了好幾天思考著怎麼寫這一篇,結果還是拖到了上班日之後才有了想法。比較親的朋友大概知道我度過了很艱難的一年,大概只比在北大那一年好一點點而已。(那時候好幾次要從合江街宿舍頂樓跳下去)已經老到無法產生輕生念頭,去年就是無盡的疲倦與無力感。潛入深海,浮不上來。唯一支撐我的還是朋友們和我自己。

撐不住的是自己,支撐住的也是自己,矛盾與悖論,正是日常寫照。如同愛與恨,一體兩面。挫折與成長、需要與割捨,比比皆是。

如果說去年一整年有什麼啟發,那就是要活出自己來。這世界給了我們太多不愉快與火盃的考驗,如果不站穩,將會應接不暇,分身乏術,窮極一生。

反過頭來,所有的事件都是我們怎麼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與做法,主動權在自己手裡,而非隨著客體權變。

在六平方的前夕(五平方代謝折點、四平方青春期)醒悟了很多道理,大概是上天給我的特別禮物。要不為人所動,並且更達觀去拆解事情。

在七平方前,就是人生最後的能量期了,這13年,還得完成許多事情。包括學會與缺陷、遺憾、寂寥、傷口共存,自己一個人好好地活著。

1216_2020

這個月開始才有些冬季的氣氛,剛好自己的業務旺季跟夥伴開始黃金交叉,步調漸漸慢下來,可以找到沉思的時候。例如昨天中午從二林回來的路上,跟銘志巧瑩聊了一下人生的東西;或是昨晚快速道路連環車禍塞在機車道的半小時。


太過於了解自己,便不會去挑戰界線,一邊豢養自己,一邊虐待自己。對於快樂能接收到的一點點,對於抱歉也只有一點點。逐漸不再像海綿一般吸收情緒與情感,最常有的感覺是疲倦。

或許我還沒來到下一個端點,只是也不因此感到徬徨。一點一點抓住路上冒出的泡泡,透過光的折射,映出靈的顏色。

上弦月

從小時候我就無法分辨什麼是上弦什麼是下弦。心裡總是想著亮著的部分比較多的那一邊,結果總是跟認知相反,缺的部分多的才是方向。


我們的願望驅力跟上下弦月的模式一樣,只想著尚未滿足的部分,朝著缺乏的方向前進。

所以明白了為什麼茫然,因為每個方面都不足,再也找不到動力與目標。

綺玟說我追求的烏托邦根本不存在;就算哪天我達到了天人的境界,那也代表失去了這世界的所有樂趣。

身邊的人停止學習的人居多。在職場上大多只想用最少的力氣得到最多的好處。雖然自己也不是什麼菁英,但至少別滑坡得那麼厲害。

被太多的雜訊覆蓋,看不見星空,而我始終是被月光指引的人,在黑夜的包容下晃蕩,確保沒人發現乾去的淚痕。

1014_2020

最近腦海裡常出現揮棒擊球的畫面與感覺。儘管安打率會下降,
還是習慣咬球的仰角提高,只想把球打得又高又遠。


這跟最近的任何態度都是同樣的模式,
不要只求有,而是要好到一定的程度。

苟活是無意義的,
只期待一場華麗謝幕。

總網頁瀏覽量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