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2021/12/16

 


每隔一陣子就會面對「真空」,像是電影散場到走出戲院,像是閃電與雷響之間,像是傳了一個帶有問號的訊息到收到答案,像是在電商刷了一個高價品到宅配來之前,像是考試結束的鐘聲,像是走出冷凍庫,像是刀子刺入再拔出,像是喝下湯麵的第一口湯,像是約會見面前的等待,像是Netflix片頭的N,像是弱光下的長快門,像是大雨落下的瞬間,像是頭也不回的道別。

一次又一次的窒息,比低溫還冷的空虛。

2021/12/08

 自從某次一段蠻長時間的毒發之後,後來隨著時間推進,那類的事情就像是本來沒有頭緒的計算題給了tips一樣,才明白「看清」的意思。停止在霧裡打轉,知道問題的癥結,解消無謂的假設。


太多盲點產生在過程之中的選擇、雜訊、方向錯誤等等,實際上如果可以拉遠一點想定需要的結果,或者是說怎麼解決的答案,那麼中間的困擾都可以忽略。

我是誰,我要什麼,行的通嗎?必須科學理智一點去拆解,如果只在難過的愁緒中不斷製造眼淚,最後留下的可能只是一首歌罷了。

「一切都只是過程」,蛋堡粉都會馬上哼出節奏,事實也是如此,問題的開始與問題的結束,兩點一線,中間的距離與終點並無歸因。去達成我們希望的結果,而不是去體驗這段經歷。因而不用去放大「在其中」的感受,感受是詩人的事。

懂得拆解之後,就失去了妄想與期待的能力,儘管導致書寫不出什麼意思,不過可以平穩的去面對自己的心是另一種收穫。可以完全掌握的,只有自己。至於別人,終究只是別人而已,不會有人明白另一個人的棋譜。

正因如此,愛是一件簡單卻又深刻的事情,看似合理的一句話,充滿悖論。人家要的是珍珠,你要的又是什麼呢?

PS.我已經太久沒發廢文,導致忘記我現在發文要用裕貞還是俐溫了🤣

2021/07/10 雜訊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因為很容易得到免費的資訊就無限訂閱一堆粉專,不過這陣子以來,才發現全部都是雜訊,對自己的生活或是腦袋一點幫助也沒有。最近滑臉書Ig的時候就會一直把以前追的但現在已經沒興趣或沒那麼有意義的取消追蹤。

其實我最早就是不再看任何主流媒體的粉專,當我們明知道大部分的資訊都是炒作議題跟設定、或是根本低能標題,何必再有錯失恐慌的心態。大概一兩年前我就已經這麼做了,那時候就覺得XX新聞的東西有夠智障,那不叫新聞,而是三姑六婆。

最近我也把以前會看的一些3C廠商、評測粉專,還有一堆藝人、以前的興趣類的都刪光光了。雖然這樣大部分都剩下付費廣告的推薦XDD但自己會減少暴露在雜訊之中。
除了日常生活物品、人際關係的斷捨離以外,我認為這點很多人應該都會忽略掉。不用擔心那些新聞專頁你沒看會錯過什麼,是看了才會錯過什麼。跟所謂的「注意力價值」是差不多的事情。

2021/05/04

 今晚的心情異常的鬱悶,可能是太熱但還不到可以恣意開冷氣睡覺的程度。最近也都很晚睡,看書看太晚,還好腳沒痛,換成牙齒痛。

早上起來突然想到已經五月了,去年五月的記憶不怎麼友善,連帶將這幾天帶往灰色的邊境。傍晚辦公室剩我一人時,再次提醒我同樣的景物,對著自己放在辦公室的工作桌放空,然後不得不回家的時候回家。
照片是北斗十字路口的樣子,每天都會在這邊等紅燈,遠方一位穿著淡綠色外套漁夫帽在晨走的小姐是每週都會遇到兩三次的陌生人。因為帽子拉得很低,還戴著口罩,就像不唱歌的懷特te?。我也看不出來她是幾歲人,大概是2X到4X的年紀。每個時期我們都會有一兩個印象很深的陌生人,從未曾交談,甚至眼神也沒交會過,但我們會歸類成熟悉的人。早上七點多能在路上走路,可能是工作時間比較晚,或是工作地點在附近,甚至非受雇者,我只猜得到這些可能,再不然就是北斗家商的老師,沒有早八的課的時候就晨走。(純粹亂猜)不過這些都不怎麼重要,僅僅是我通勤路上的其中一項臆想。
這一年來我對於工作的心態產生了質變,包括認識了世界這個大市場,這一塊的確不曾在我過往的成長過程中出現。我常覺得懂得越多,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宇宙運行,事實也是如此,也許只比一般人多懂一點點,也能體認到自我的渺小與無知。
唯一不曾離開我的就是黑洞般的情緒,無盡地吸食能量與生活中偶爾的光亮,不過我個人的質量依舊(逐漸)偏大,所以也因此得以繼續存有。
繼續🦷痛去,哪裏涼快哪裏去。

2021/02/15

生命中很多事情都會帶來悔恨,
而如何與悔恨共存共榮,
甚至跨越過去到達新的境界,
是我認為這個年紀最需要學習的事情。

總網頁瀏覽量

追蹤者